【記者 彭可/綜合報導】文化是傳統與經驗的累積,包含了信仰與價值觀、習俗與傳統、藝術與文學、語言、技術與物質等各個層面,逐漸形成了一群人的生活方式。在這個動態且共享的文化體系中,各種外來的文化也會深刻影響本地文化,並可能交錯融合、改良和創新。
中華傳統文化擁有其珍貴的一面,但也不乏負面的例子,例如以前裹小腳和黑暗的司法文化等。隨著文明的發展和時代的推進,我們應該去蕪存菁,將這些珍貴的文化留給現代國民及下一代,促進古今的暢通,為未來再造新的文化意義。在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「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」特展中,經典展品首次亮相歐洲,引發關注。這次展覽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珍貴遺產,也引發了對臺灣文化身份的深刻思考。
捷克「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」特展,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。此次特展展示了包括翠玉白菜、清院本清明上河圖、多寶格等經典文物,這些珍貴的展品是首次在歐洲亮相,標誌著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的首場海外特展,無疑成為展示臺灣文化的重要平臺。
展覽期間,文化部長李遠哲的言論引發爭議。他提到「臺灣文化可以包容中華文化」,這一說法使人感到困惑,未能清楚界定故宮文物的文化來源,引發對臺灣文化認同的質疑。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,臺灣歷史上融合了中國文化及其他外來文化,形成獨特的文化風貌。
若李部長的言論被視為政治考量而非對文化的深入理解,將無助於臺灣文化的發展。若失去中華文化,臺灣將面臨文化根基的動搖與缺失。無論是傳統習俗、語言藝術,還是價值觀念,無形中都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。文化的交融與認同,將成為臺灣未來發展的關鍵。
(業界:相關報導),今日E時代的網路社會,倫理及道德是否不需要了?與傳統的文化價值有何衝突?那麼,要維持現代社會的良好秩序及美德,可有更好的藥方?若沒有較好的方案,又是另一種文革?造成人性彼此間的猜忌,中華傳統文化的浩劫?侵蝕臺灣真正的價值。
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,故宮文物的展出展現臺灣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強大力量。若當局政府能夠正視中華文化與臺灣文化之間的關係,承認其融合與共同發展,將能夠強化文化自信,提升臺灣文化的身份認同。在全球文化交流中,這將成為臺灣穩固地位的重要基石,讓世界更好地理解臺灣在中華文化脈絡中的存在與貢獻。
作者資訊
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
- 2025-09-27報新聞臺東警分局與花蓮二信攜手辦理防搶演練
- 2025-09-27報新聞七旬失智老嫗迷途尋孫 潭北警即時伸援助團圓
- 2025-09-27報新聞「歡唱滿人間」音樂會轟動登場 聲樂家簡文秀返鄉歌中秋演唱「奇異恩典」為花蓮災民祈福
- 2025-09-27報新聞苗栗地檢署攜手三會舉辦中秋關懷活動